大學實驗室:為什么爆炸頻繁?
作者:錦華試驗 | 發布時間:2021-12-08
10月23日下午,兩名學生在北京理工大學第五大樓901微生物實驗室與兩名調試工程師合作,學習他們剛剛買回來的實驗儀器——厭氧培養盒的操作技術,另一位老師正在做自己的實驗。氙燈老化試驗箱采用能模擬全陽光光譜的氙燈燈來再現不同環境下存在的破壞性光波,可以為科研、產品開發和質量控制提供相應的環境模擬和加速試驗。汽車環境模擬試驗室該環境控制艙是國內唯一能夠實現汽車冷啟動試驗、汽車高低溫試驗、霜霧模擬試驗、車內有害氣體模擬試驗、整車排放試驗等可靠的實驗環境。高低溫試驗箱環境試驗設備里面最常見的溫度試驗設備,與其類似的相關產品有高低溫交變試驗箱、恒溫恒濕試驗箱、高低溫濕熱交變試驗箱等等。適用于工業產品高溫、低溫的可靠性試驗。突然,一聲巨響,厭氧培養罐在調試過程中發生瓦斯爆炸,約40平方米的實驗室里,幾乎所有的玻璃器皿都被震碎,玻璃門窗的西側也被震碎,滿是玻璃碎片。實驗室里的五個人都被飛玻璃碎片劃傷了,渾身是血。幸運的是,這五個人都沒有生命危險。
此前,9月27日下午,清華大學的焊接大廳剛剛發生了另一起爆炸。當天下午,三名博士生在實驗室用高溫熔煉爐進行實驗時,熔爐爆炸,實驗室的門窗被炸掉,搖搖晃晃的木門窗還擊中了門口一輛黑色寶來轎車的右側玻璃。因為有三個醫生要及時避開,只是為了避免這突如其來的意外。
相比前兩次事故的受害者,云南大學某實驗室爆炸事故的受害者就沒那么幸運了。2008年7月11日上午,一名即將畢業的博士生在云南微生物學院北校區5樓510實驗室做實驗。沒想到發生了化學爆炸,博士生受了重傷。臉上最大傷口4cm×3cm,深及面骨,左手掌受損,只剩下拇指,右手手指受損,只有拇指和食指完好。此外,傷者的頸部和胸部有許多傷口。
“實驗室發生爆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過程就是企業管理發展出了一個問題。但是對于事實并非如此。”北京化工技術大學學習材料以及科學與工程教育學院副教授苑會林在接受《北京科技報》采訪時說,目前在國內,絕大部分實驗室的管理能力都比較嚴格,很多學生實驗方法都有自己比較嚴格的操作系統程序,并有一定的預防控制措施。由于社會科學理論研究、做實驗數據本身就很有風險,所以,實驗室出現安全事故往往可以具有重要不可預知性,就算管理得再完善,有時依然還會不斷發生爆炸。“這主要是由實驗室的性質決定的。在實驗室人員進行分析實驗,很多事情都是我國首次。首次進行設計實驗就必然要求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一不小心就會出事故。這樣的事情在國外的實驗室中也多有發生。事實上,現在還有很多自然科學發明和發現,都是在經歷一次次的失敗和事故處理之后才能得以實現成功的,這也許就是一種科學文化研究所需要付出的代價。”苑會林說。
袁慧琳認為,化學實驗室發生爆炸、火災等實驗事故的風險最高。